我三十年前就已經愛上了
Cartier Tank LC & Tank MC Skeleton
我早在八十年代還在唸高中的時候已經很想有一枚高級手錶。那時是一個很講究很官仔骨骨的年代。常經過蘭桂芳,那裡有一間叫Borsalino的店,意大利的,原來早在1857年就創立,賣的都是西裝和帽,很傳統,很有氣派。當時只有十五、六歲的我就已經想幻想將來要這樣講究,穿條子孖襟西裝,插袋巾,戴bowler hat,拿名貴的木傘,當時就想到還要戴一枚名貴的手錶。
名貴的手錶是啥樣子的呢?也不知是從哪兒得來這個概念,當時就是想要一枚穿孔的。到後來寫錶,才知道這種叫鏤空款式(skeleton)。為什麼一開始就已經有這個想法?大概因為這種款式一看就知道跟一般石英錶不一樣。不錯,鏤空錶是一眼就看得出不是石英錶。那時不認識任何其他腕錶功能,只覺得機芯愈通透就愈漂亮,愈高級。腦海一開始就已經有理想腕錶的形象,除了用鏤空機芯,錶殼還要是方形的。覺得方形比圓形更斯文更古典,也覺得方形錶殼更少,更與別不同。到後來寫錶,原來方形錶才是腕錶的原型,早期的腕錶都多是方形的,刻意跟圓形的懷錶劃清界線。而我少年時代的理想手錶,就是方形的鏤空款式。這個想法,到今天都沒有改變。
大概是二千年初的時候,那時卡地亞還在製作CPCP系列,有Tortue的單按鈕計時,有我最喜歡的Tank a vis Dual Time,有我十分後悔沒買的Tank Guichet,另外還有一枚Tank的鏤空款式。當時一看就覺得跟已往常見的鏤空款式有分別。很記得已故鍾泳麟先生這樣跟我說:「別看它是用機器造出來,它比人手鏤空更難得,因為它從此開拓了機製鏤空的技術,這一枚機製的skeleton比很多人手製作的鏤空機芯更難造更重要。」不錯,第一枚機製鏤空錶其實是來自卡地亞,他們才是這項技術的先驅。
我到今天仍然喜歡方殼的鏤空錶,而市場上其實就只有卡地亞會製作這種款式,他們也造得最漂亮。去年就有兩枚全新的方殼鏤空款式,驟眼看以為兩款都是用同一種技術,但其實不是。Tank Louis Cartier Sapphire Skeleton是把錶底的藍寶石水晶作為底板,然後把機芯其餘零件和夾板鏤空,再裝在藍寶石水晶底板上。而Tank MC Two Tone Skeleton則像傳統的鏤空錶,底板和夾板都鏤空了,一樣十分通透。雙色是指機芯給鍍上了一層灰色的釕,而邊緣則透出光亮的粉紅金色澤。Tank Louis Cartier Sapphire Skeleton用白金殼,尺碼30 X 39.2毫米。Tank MC Two Tone Skeleton大一點,尺碼是34.5 X 43.8毫米。兩台機芯都用雙發條鼓,有三天動力儲備,定價都是約四十萬。取捨主要是尺碼,你手腕大一點,可能會比較喜歡Tank MC。我想重拾當年Borsalino的優雅氣派,我揀Tank LC。(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