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tz Grossmann Atum Hamatic 什麼是收藏家腕錶?
其實今天IG如此流行,我好應該要感恩才對,什麼也不用寫,光post相就可以了。但遇著這樣的一枚錶,怎可以不寫呢?
佘宗明
光看錶面,不算特別,甚至你可能會走漏眼,看漏那支幼過一條頭髮的指針(我一定會miss。而這樣的指針,當然是人手製作啦。而且還有點啡色,這是燒製過程中曇花一現的色澤,要拿捏得十分精確才有這個效果),然後以為這只是一枚簡單的小三針款式。
好了,即使翻轉看背面看機芯,你能看出什麼端倪嗎?以為那個只是鏤空擺陀?
代理約我去看錶,跟我說什麼hammer automatic。我想,今時今日竟然還有人造「撞陀」?
我都是不懂的,只約略說一下。自動上鍊在袋錶年代已經出現,但當然不算普及,那時的設計就是「撞陀」。之後到約1923年,英國的Johne Harwood正式發表他的「撞陀」設計。一個較大的自動擺陀,因為大,所以軸心不是放在機芯中央(Moritz Grossmann的設計就是放在約7:00位置,不放在6:00,好像純粹為了美觀,不會遮到擺輪)。因為大,因為軸心不是放在中央,所以擺陀不能360度擺動,早期的袋錶聽說只能擺40度,Harwood的好一點,可以擺個180度。擺來擺去,不會碰碰撞撞嗎?會,所以在oscillating weight擺動軌跡的兩邊盡頭,會有緩衝裝置,以前放彈簧。這種自動上鍊系統,將焦點放到oscillating weight身上,就叫它做hammer automatic;對那個緩衝更著緊,就叫它做bumper automatic,都是同一回事。我們中文叫「撞陀」。
Moritz Grossmann的「撞陀」當然不是將以前的東西重造一次。一體成型的自動擺陀,鏤空設計,都是好大,但因為整個框架都是幼幼的,框架本身就已經有彈性,來回擺動之時是會彈回來的(很難形容,我又沒拍片,都好難拍,自己去買一枚回來看個夠吧),所以不用以前的bumper。
難得尊重傳統,但又真的可以推陳出新,個個都叫自己做Modern Classic,可以deserve這個說法寥寥可數而已,這款Hamatic可實至名歸。41毫米直徑金殼,三十多萬的定價,這個才更難得。三十多萬,很precise,我覺得這個就是腕錶藝術的核心範圍(而不是幾百萬的複雜作品)。這個價位的東西好,這個市場才健康。真正好的品牌,真正好的manufacturer,就是會花心機去經營這個價位的產品。做不到,就是不夠好。
不過,可能只有我一個人有這個想法罷了。Anyway,我喜歡這個Hamatic。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