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香港書展開鑼!7 本鐘錶愛好者必需收藏之書籍
對呀!香港又書展開鑼!香港人一年一度最熱愛買書睇書的日子又到了,今屆更是大送門票給已打疫苗之市民免費入場,現場定必非常熱鬧。不過,與其帶手推車入場亂掃平書帶回家做 display,不如真心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以下 7 本精裝書,是本人誠意推薦給喜歡鐘錶的朋友。
Watches: A Guide by Hodinkee
世上會上網的鐘錶愛好者,Browser 首頁定必設定為 Hodinkee。現在,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記錄在這本實體精裝書之中,於 2019 年首次出版,內容涵蓋了每個鐘錶愛好者都應該有興趣知道的主題,從鐘錶歷史到標誌性款式甚或是複雜功能,由該網站知識淵博的編輯撰寫,配合大量精美圖片,不論是新手抑或資深收藏家都必定大感興趣。
售價:約85美元
網址:https://bit.ly/3r6tUF7
The Best of Time: Rolex Wristwatches
如你喜愛勞力士,不要告訴我你沒有這本書,因為這就等同一位基督徒家裡沒有聖經一般不能想像!此書也跟聖經一樣,分為兩個主要部分,「舊約」探索中古型號勞力士,「新約」凸顯現代勞力士的優點。書中從品牌創始人 Hans Wilsdorf 的私密傳記,到勞力士新舊各款式、經典廣告等等一一收錄,有趣的是,此書是沒有品牌授權,但當中一切準確性可媲美官方資料,可見兩位作者 James Dowling 和 Jeff Hess 對勞力士的認識是何其的高深莫測。
售價:約125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i6lCZC
A Man and His Watch:Iconic Watches and Stories from the Men Who Wore Them
總是相信你跟你擁有的每一枚錶,背後都有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此書作者 Matt Hranek 就把地球上部分知名男士與他們的鐘錶收藏的故事結集成書,當中包括男人中的男人史泰龍,以及 Hodinkee 主理人 Ben Clymer 等,由他們的故事讓大家知道,這些佩戴在腕上的小小機器遠不止時尚和功能,它的情感價值往往超越其金錢價值,所以不要再要求男人賣掉多年不戴的腕錶喇以後…
售價:約25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rcIF9d
Retro Watches: The Modern Collectors’ Guide
另類腕錶收藏家及作者 Mitch Greenblatt 從他自己的收藏中收集了 100 多枚藏品。當中不僅有趣而且經常令人驚訝,而且反映了這些中古錶經常被忽視的一面,就是予人對某一個年代的心靈聯繫。如果你對時尚、或是復古未來主義的設計著迷,那麼這一定是你家裡書櫃中的一本必看書籍。
售價:約27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z9lwrh
The Wristwatch Handbook: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echanical Watches
每一枚珍貴的腕錶都有一顆賦予它生命的心——機芯(不是 Gag)。由一大堆精細零件組成的機芯,看來十分複雜,但當你詳細了解這腕錶心臟後,就無法再阻止你去從深深處去愛上這玩意。此書作者 Ryan Schmidt 用最易淺白的文字,配合鉅細靡遺的插圖,讓大家從最基本的概念到最先進的複雜功能,所有知識,都可以在同一本書中獲得。
售價:約63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6wMvk4
Watchmaking by George Daniels
無容置疑,已故的George Daniels可以說是現代最偉大的鐘錶大師之一。 從發明同軸擒縱系列(Co-Axial)到曾製作出史上拍賣成交價最高的腕錶,他的作品,已經構成了鐘錶歷史,更是佔據重要部分。老實說,此書只適合喜愛挑戰自我的人閱讀,這是一本學習如何使用傳統工具和技術,從零開始去製作一枚腕錶的速成秘笈。而且,內容更是超越了製作基本的三秒錶或計時錶,一些如陀飛輪等複雜功能,製作方法也有介紹到,加上George的獨特見解,把你以為枯燥的鐘錶製作過程注入了活力。
售價:約52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yVwfW1
Wristwatches: The Models that Made an Age
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沒有了並不可惜,例如返工,但就很難想像沒有腕錶的世界是怎樣的。然而,腕錶的誕生只有百餘年,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裝飾功能的發展遠遠快過其實際功能,而且一日比一日受歡迎。在書中,大家將可更深入地了解腕錶的起源,上完歷史課之後,作者又會介紹55家頂級腕錶品牌的產品演變史,還有腕錶常用術語及快速參考詞彙表,是我們這些鐘錶媒體從業員工作桌上必備的百科全書(但我的桌上卻還未有,一陣買返先)。
售價:約130美元
網址:https://amzn.to/3ezhSiz
Text: Anson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