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來看東部的海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這次到花蓮,竟和之前到瀨戶內海有類似的感觸,像是脫離了日常的軌道,進入另一個時空。當車子駛出長長的隧道,眼前便是一望無際的藍,那一瞬間,生活裡的雜質都被拋諸腦後了,取而代之的是廣袤與平靜。
海絕對是有魔力的,讓人能夠看見、能夠心甘情願的放下,然後換個方式出發,重新發現生命裡真正重要的事物。無論是用心在花蓮經營十多年的人、還是來到這裡重新開始的人、或是今年剛將事業轉移到花蓮的青年,返璞歸真、回歸最初簡約的生活方式、重現舊時代的人情味,是我們在這次花蓮遇見的人們身上,觀察到的無可取代地魅力。
在花蓮實踐心中的理想圖
@花蓮日日
在花蓮正有一個這樣的人物,用心將自己活成地方與他者之間的橋樑,把血液裡的北歐精神在花蓮落地後生根。
花蓮日日一店是一棟可愛的三層樓老房子,一樓是推廣無塑生活、友善環境的選貨店;二樓是用餐的空間;三樓是提供住宿的旅店;B1則是好地下藝術空間與工作坊舉辦的場地。一店引進的雜貨品牌,每個都是素敏自己找來的,現在的主力則放在開發在地雙品牌的手工藝品,引進在地的金工、木工、石雕、與香料。二店則是和繭裹子合作的公平交易商店,推廣消費應該要更有價值;店後方則規劃了獨立書店區。
採訪當天還未見到花蓮日日的負責人素敏之前,先和員工們聊到這位大家長,她們口中的素敏是個不僅有想法,實踐力也極高的人;看著她們眼神閃耀著崇拜的目光,不禁對這位深受尊敬又待人和氣如朋友的經營者油然升起佩服之心。
素敏笑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要開店,直至遇見現在花蓮日日一店的三層老房子,覺得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好相遇,必須好好的拿這個空間來做什麼事。一切都是因緣際會,自己其實不是在人生中特別安排要做什麼事的人。甚至有時也會想,如果當初沒有決定留在花蓮,而是回到北歐生活,日子會是什麼樣貌?
素敏並不是花蓮人,12歲就去北歐唸書長大,回到台灣後起先在一間瑞典公司工作,每天跟外國人在一起,甚至一度覺得台灣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連。「除了我的台灣人身份之外,跟這塊土地其實是很脫離的。後來因為參與了一些社會運動,跟外國人一起為環境發聲,才發現自己跟這塊土地是有很深的關係的;而且看到來自其他國家的人都對這塊土地有這麼深的關懷,自己的感觸又更深,對花蓮的情感是這樣發展出來的。」從此開啟了她台北花蓮兩地跑的生活。即使家人都住在台北,也不會成爲遲疑的理由,有心想做的事情總有辦法達成。
長期推廣花蓮的地方誌《O’rip》便是素敏早期與朋友創辦的。「去年是我把過去2012年開始與部落聯繫累積的經驗重新做一個盤點,用一個新的方式和社區做互動,從前社區參與的方式比較被動,比較是我們提議可以做什麼,現在變成是讓他們決定自己可以做什麼,我們再從旁支援,讓他們有更高的自主性。因為我只是一個協助者,有一天會離開,希望即便離開之後,部落也能靠自主的力量持續下去。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社區營造。」
除了透過花蓮日日,推廣公平貿易以及讓心裡踏實的生活用品;素敏也積極尋找其他宣傳花蓮的方式。最近正在籌備的活動,是以藝術的形式來表現「花蓮是什麼」。「藝術應該是可以介入社區的,今年10月7日跟8日我們會在節約街辦一個藝術市集,把老店家跟新店家串聯在一起。也請到一位理念和我們相符的日本藝術家,以他所看到的花蓮進行創作,用作品來反映消費與環境的議題。」有時候透過他者的眼光,反而能讓我們看見自己習以為常而忽略的事物。
曾經有客人留宿花蓮日日後,說這裡真的很北歐,原來那位客人曾住過北歐。素敏說,現在做的事情或許和她在瑞典所受的教育當然有一定的關聯,像是獨立的判斷、自己的主見跟觀點;但在空間環境或佈置上,其實沒有刻意要營造所謂北歐的感覺。她還笑稱自己雖是國外長大的小孩,但骨子裡還蠻台的,喜歡用台語大聊天。談話間不時可看出素敏是位沈穩、內在充滿能量、且全力以赴的實踐者。這樣深愛著花蓮的她,2007年時其實曾考慮搬回瑞典,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如果搬回瑞典,不管在政治、教育、環境、文化、藝術都是很穩定的;但這裡才是我的土地,它再不好,也還是我的國家,我沒有放棄它的權利,所以決定再繼續努力看看。我希望能做一些事讓大家想來花蓮看看,不一定要來日日,因為花蓮真的很美。」
崑崙錶的金橋系列是最具標誌性的腕錶,這個自1980年推出以來,便憑藉著線型的機芯樣式、極簡化零部件以及高效率化的輪系組成聞名於世。這只43mm的鑲鑽款式,可說華麗非常,雖然與日日的形象有點衝突,但放在這裡真的是很美,這種瑰麗的視覺印象雖然讓人感到炫目,但卻不含豪華奢侈所帶來的排斥感。18K玫瑰金材質,鑲嵌84顆美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