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剛收到鐘錶雜誌的面試通知前,特別上網google了一下機械錶,結果真正解釋機械錶的搜尋結果不多,反而搜到一堆陀飛輪腕錶,甚至有一個搜尋結果顯示加了陀飛輪一支錶可以變貴好幾百萬。當時只覺得我問機械錶,你跟我講什麼陀飛輪,但事實上就是談機械錶很難不談到陀飛輪。如果你也是剛開始接觸機械錶,卻被一堆陀飛輪越搞越糊塗,這一篇不僅能幫你解惑,還順便讓你一次把陀飛輪的各種變化型態看個夠。
講到陀飛輪,就一定要先認識這個人。Abraham-Louis Breguet寶璣大師,許多現在仍被頻繁運用的裝置如音簧和上繞游絲都是他發明的。由於機械錶的擺輪是不斷地順時針、逆時針擺動,如果像懷錶一樣垂直擺放,肯定會有一邊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擺動幅度較大,反之另一邊擺福就比較小,如此一來就會影響擒縱的頻率,進而降低精準度。於是寶璣大師就想到用一個框架將擒縱裝置整個裝起來,讓這個框架用固定速率持續旋轉,這樣無論錶怎麼放,擺輪任何方位受到的地心引力都會互相抵消,也就沒有地心引力的問題了。
寶璣大師將這項裝置命名為「Tourbillon陀飛輪」,他早在1795年就出現陀飛輪的構想,但直到1801年才完成設計並申請專利,1805年才做出第一枚陀飛輪懷錶。最初陀飛輪據說是4分鐘才旋轉一圈,後來技術日益精進,如今一分鐘陀飛輪已經是最基本的規格了。作為發明陀飛輪的品牌,寶璣也持續進步,2013年發表的Classique 5377超薄陀飛輪機芯厚度3毫米,加上錶殼也只有7毫米,打破自動上鍊陀飛輪腕錶的超薄紀錄。
Flying Tourbillon 飛行陀飛輪
一般陀飛輪為了要固定陀飛輪框架,會在框架上方裝一個夾板,然而夾板或多或少會遮蓋到陀飛輪,賞玩起來就不夠過癮。後來德國格拉蘇蒂製錶學校的一位教師Alfred Helwig在1920年設計出移除上方夾板,只從下方固定的結構,讓陀飛輪看起來更清楚更立體。
Multi- Axis Tourbillon 多軸陀飛輪
前面曾提到陀飛輪是因應懷錶垂直擺放會產生的問題所設計,如今腕錶戴在手上,擒縱裝置的方位隨時在變化,傳統陀飛輪效果就沒那麼明顯。於是逐漸開始有錶廠發展出傾斜或多軸式陀飛輪,讓擺輪能在不同平面上不斷旋轉。江詩丹頓Maître Cabinotier Retrograde Armillary Tourbillon渾天儀球體雙逆跳陀飛輪腕錶就配備雙軸陀飛輪,兩個框架分別帶著陀飛輪以不同角度、不同速率旋轉;芝柏表更曾經推出過三軸陀飛輪,讓陀飛輪以更多不同角度轉動以因應錶戴在手上時會受到的各種不同地心引力影響。
獨立製錶品牌Greubel Forsey的Double Tourbillon 30°比較特別,它基本上只有一個框架,但在框架中的擒縱裝置卻以30度的傾斜角度固定,等於在轉動時也是有兩個不同的角度在旋轉,也可算做雙軸陀飛輪。
Gyrotourbillon 球體陀飛輪
積家獨創的球體陀飛輪在概念上其實也是雙軸陀飛輪,不同的是兩組框架是90度垂直交叉旋轉,而且採用圓弧形框架設計,因此看上去就像是一顆不斷轉動的球一樣。根據品牌官方數據,360度旋轉的球體陀飛輪,幾乎能夠無死角地抵消地心引力影響。
同場加映:高速陀飛輪
一開始的時候有提到寶璣大師最早的陀飛輪四分鐘才轉一圈,如今陀飛輪至少一分鐘就要轉一圈。不過這不代表陀飛輪不能轉得更快,Greubel Forsey就有一款24秒陀飛輪,品牌的製錶師曾經表示24秒是他們技術可行範圍內能做出最快效果又最明顯的速度。並不是說不能做成20秒,但若不能快個7、8秒以上,效果其實差不了多少。然而就在上個月,MB & F與製錶師Eric Coudray打造出了更快的LM Thunderdome,能夠以以8秒、12秒和20秒的超高速率轉動,是目前世上旋轉速度最快的陀飛輪。只是LM Thunderdome的設計初衷是創作一款最瘋狂、效果最震撼的三軸陀飛輪,目前還不知道它究竟能讓陀飛輪效果進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