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_In love with cars. Part_7 Car lover’s most desired chronograph watch
「機械」與「速度」是汽車最迷人的兩大元素,在傳統機械式鐘錶的領域裡概念最接近的功能,當然是用來測量時間流逝的計時碼錶。在按下計時按把的那一刻就像是踩下油門的瞬間,計時秒針如同時速錶般挾著渾厚飽滿的動力兀自狂奔。這回你將聽不到引擎的怒吼,只有輕盈充滿節奏感的滴答聲輕快地提示著時間正在流動。
關於計時碼錶,鐘錶玩家Boris是這麼玩的……
發亮的大光頭、梳理整齊的大鬍子,好品味的西裝和皮鞋,是Boris的招牌裝扮。錶友們尊稱他為楊老師,一方面是他補教界名師的身分,一方面則是他超過20年的鐘錶收藏資歷。除了專業的鐘錶知識之外,也喜歡分享關於男人品味的一切事物。
幾乎所有的鐘錶品牌都有推出搭載計時功能的腕錶,在鐘錶市場上不算是罕見的作品,但可別因此小看了計時功能。表面上只需透過按把就能直覺地進行啟動/停止/歸零等基本操作,其實是在內部複雜的機械裝置做動完成,所以計時功能是被歸類為複雜功能的一種,與我們所熟悉的陀飛輪或萬年曆等屬於同個範疇,說是最親民的複雜功能一點也不為過。
計時碼錶功能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二百年,早期的計時碼錶,包括由Louis Moinet於1816年發明作為天文觀測用途的第一枚計時碼錶,以及由Nicolas Mathieu Rieussec於1821年為法王路易十八打造的賽馬計時工具,都是利用盛裝墨水的指針在面盤表面留下時間流逝軌跡,是現代計時碼錶的前身。而計時碼錶chronograph的字源,希臘文「時間」”Chronos”以及「書寫」”graph”,就相當貼切地描述這樣的機能形式。至於我們今天所熟悉,具有中央計時秒針和雙計時按把的計時碼錶,則是二十世紀初由Gaston和Willy Breitling父子打造出雛形。
Breitling父子所打造的計時碼錶機械架構,是具備獨立計時秒針、30分鐘計時以及歸零裝置的計時模組,使用者透過計時按把操控驅動裝置使模組與基礎機芯離合,來啟動或停止計時功能。這樣的功能操作方式對於鐘錶玩家來說是相當「好玩」的。玩錶資歷已經超過二十年的收藏家Boris表示,使用者必須直接操作,對計時功能的啟動/停止/歸零進行控制,可以說是與使用者互動程度最高的複雜功能。不同於曆法或是陀飛輪等功能,使用者只能「被動」地欣賞機能運轉,使用者可以透過直接操作計時功能來體驗「玩」機械錶的樂趣,加上價格實惠,很推薦將計時碼錶作為複雜功能的入門錶。
Boris回顧他收藏腕錶的歷程,第一個入手的複雜功能就是計時碼錶,而他這天也帶來包括Blancpain、Bulgari、Zenith、Omega、Cartier,以及我們比較陌生的Paul Portinoux等計時碼錶作品與我們分享,他說每個品牌推出的計時碼錶作品從設計、機能性,到操控手感都不同,就像是各自擁有不同的性格,在賞玩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這些細微的差異與特色,是收藏計時碼錶相當有意思的部分。
我們經常在討論區中看到大家在討論關於計時碼錶的操作手感,很好奇這點對於收藏計時碼錶的錶友來說是不是個必須留意的重點。Boris說,影響計時功能操作手感的因素很多,包括計時功能的機械結構設計,或是機芯零件打磨修飾的程度,都會影響時計操作的手感,所以對他來說這就是屬於計時碼錶的「性格」的一部分。或許有些玩家為了追求輕快流暢的操作手感願意花更多的代價,那就是個人的喜好和選擇了。
傑作精選 Car lover’s most desired chronograph watch
A. LANGE & SOHNE
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
*鉑金 41.5 mm L952.2手上鍊機芯
Datograph是朗格旗下的經典計時碼錶系列。朗格在品牌復興之後,就將自製計時碼錶列為品牌的重要目標,不過當時瑞士鐘錶品牌在機械式計時碼錶領域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朗格想要打造一款能夠受到鐘錶玩家們青睞的腕錶,就必須在設計上添加更多創意與工藝的元素。而在1999年開發出的第一款Datograph,機能上採用經典導柱輪驅動以及水平離合裝置核心,具備瞬跳大型日曆窗、飛返計時、瞬跳計分等功能,配戴者可以欣賞到如同三重奏般充滿韻律感的運作方式,與其他市場上的高級計時碼錶的設計風格大不相同,果然很快地受到高級鐘錶收藏家與鑑賞家們的注意,成為公認最美的計時機芯之一。而日後品牌更以這枚機芯為基礎,推出結合其他複雜功能的作品。
這款2016年推出的這款作品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如字面在Datograph的基礎上結合萬年曆以及陀飛輪兩大複雜功能,儘管在愛彼、江詩丹頓等高級品牌也曾經推出萬年曆、陀飛輪以及計時碼錶的功能組合,不過朗格的這款作品除了Datograph的計時機能特色外,所搭載的萬年曆機能中大視窗日期、月份、星期、閏年等均採可被精確閱讀的瞬跳顯示,而陀飛輪則採高振頻運轉,同時具備掣停功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工藝高度。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 Chronograph
*不鏽鋼 41 mm 2385自動上鍊機芯
先前愛彼曾經在Royal Oak Offshore皇家橡樹離岸型計時碼錶,還有極少數限量版本的Royal Oak皇家橡樹計時碼錶上推出兩種色調組合的面盤設計,獲得許多收藏家們的熱烈追捧。這種雙色的面盤靈感來自1930-1970年代經典設計,愛彼在2008年推出的皇家橡樹計時碼錶Swiss Made Limited Edition中首度採用two-tone面盤設計,後來在2015年推出的QE II Cup 2015 Limited Edition中則再度採用雙色調設計,儘管雙色面盤的特殊風格在錶迷間相當搶手,不過由於兩款腕錶都是限量版,對錶迷來說想要一親芳澤並不容易。而在2017年為慶祝皇家橡樹計時碼錶推出20週年所推出的紀念版皇家橡樹計時碼錶中,愛彼再度採用這種頗受歡迎的雙色面盤設計,而且這次所推出的紀念版本並未限量,而且一次推出7種不同款式,對愛彼的錶迷們來說真是值得開心的消息。
在新款的皇家橡樹計時碼錶中除了討喜的雙色面盤設計之外,另一個賣點則是所搭載的2385自動上鍊機芯。這枚以F.P.機芯廠1185為基礎的計時機芯,具備40小時動力儲存,以及21,600 vph的振頻,並採用導柱輪與垂直離合結構的經典設計,擁有不錯的外觀設計以及優異的機能表現,厚度僅5.5mm的俐落身形則適合用在皇家橡樹系列纖薄的錶殼中,是愛彼在現行錶款所使用的可靠經典機芯。
BREGUET
Ref.3880 Type XXII
*不鏽鋼 44mm 589F自動上鍊機芯
Type XX家族是寶璣旗下運動氣息較濃厚的系列,前身是1950年代品牌接受法國軍方委託生產的軍用航空腕錶,由於這個型號的腕錶是法國軍方投入對越南戰爭的實戰裝備,增添了這個系列的傳奇色彩,也讓這個最初僅在極少數玩家間口耳相傳的逸品成為軍錶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因此寶璣在與軍方合約終止後決定繼續推出民用版本延續這條產品線,甚至系列名也沿用了當時法國軍方的軍規型號,讓Type XX的傳奇得以繼續延續。在1999年被SWATCH集團收購前的某一任經營者手中,Type XX甚至一度還是品牌旗下最重要的主力產品。
Type XX家族腕錶的主要特徵包括可旋轉錶圈,以及為航空設計的飛返計時功能等,而家族成員中的Type XXII是機能性最強的款式,除了家族傳統的功能設計外,還具備實用的兩地時間功能,以及最受矚目的72,000 vph超高振頻。核心的技術關鍵是採用矽材質打造的輕量化擒縱輪和擒縱叉等活動部件,在超高振頻運轉的狀態下可解決擒縱系統的磨損以及潤滑問題。而超高振頻使計時功能達到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可精準至1/10秒),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清楚閱讀如此精密的時間指示,寶璣特別將計時秒針設計為30秒運轉一圈,並將位在面盤凸緣的計時分鐘刻度分別以紅色和白色來標記計時秒針完成1分鐘內的第一次(紅色區域)或第二次(白色區域)30秒運轉。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Chronograph GMT
*鈦與陶瓷 46.4 mm 9R96自動Spring Drive機芯
EIKO的Spring Drive是一種結合機械式機芯的高扭力與電子錶的高精密度積體電路控制系統的技術。儘管早先因為科技的侷限而發展得比較緩慢,同時鐘錶產業也對這種「混血」的裝置也多保持觀望的態度。不過隨著積體電路科技進展的帶動下,不僅令Spring Drive技術的機能愈趨穩定成熟,也有加載複雜功能的餘裕,同時也由於融合高水準的修飾工藝,讓愈來愈多玩家開始認同並且欣賞Spring Drive機芯。像是這款Spring Drive Chronograph GMT就是在Spring Drive基礎上結合計時碼錶與兩地時間功能,而其中計時碼錶功能是我認為驗證Spring Drive技術成熟度最具體的指標。
機械式計時碼錶的機械原理,當計時功能啟動時驅動裝置會將原本靜止的計時機制與走時機制連動,此時原本只需供應腕錶走時功能的發條動力流,會因為中間新增一段額外的分流,使動力流末端供應擒縱裝置的發條扭力降低。而在Spring Drive機芯用來調整頻率的石英振盪器因為需要靠發條動能轉換的電能來維持運作,如果在扭力下降的狀態下所產生的電能可使石英振盪器穩定運作,就代表Spring Drive技術已經成熟。而且Spring Drive計時碼錶的計時秒針運轉方式與一般機械式計時碼錶相同都是流暢的連續運針,相較於一般石英碼錶計時秒針一秒一跳的運針方式,要來得更有速度感、更加迷人。
JAEGER-LECOULTRE
Duomètre Chronographe
*18K玫瑰金 42 mm 380手上鍊機芯
關於機械式鐘錶的精準度,最關鍵的因素是動力供應的穩定與否,在整個動力鏈從動力來源的發條盒經齒輪系到最末端提供頻率的擒縱系統,這中間任何一處出現變化,都會影響到鐘錶運轉的精準度。其中,鐘錶的附加功能就是導致精準度受到影響的因素之一。積家在2007年推出了Duomètre Chronographe,透過Dual-Wing 雙翼技術利用雙發條盒將供應鐘錶走時以及附加功能的動力鏈分流,這麼一來便解決了附加功能影響精準走時的速題,相當有創意。有意思的是品牌在正式發表雙翼技術時的第一件作品,就選擇了動力消耗變化最大的計時碼錶功能作為驗證雙翼技術的指標功能,也顯見品牌對於雙翼技術有相當程度的信心。
根據Dual-Wing 雙翼設計概念,Duomètre Chronographe所搭載380機芯的第一個齒輪組用於時間顯示,第二齒輪組則專用於計時功能,分別由50小時動力的發條盒驅動,簡單說就是兩枚共用擒縱系統的機芯。而面盤配置也將時間顯示和計時功能分別用兩個獨立的面盤呈現,貼切地反映了這樣的機芯配置。值得一提的是走時與計時功能的秒針均以中央秒針呈現,指針的顏色分別與時間顯示和碼錶功能錶盤的時標和指針顏色相呼應,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判讀,此外碼錶功能在中央秒針下方還多設置一個精度達1/6秒、每秒旋轉一圈的閃電秒針 。
PATEK PHILIPPE
Ref. 5170 Men’s Chronograph
*鉑金 39.4 mm CH 29-535 PS手上鍊機芯
百達翡麗的計時碼錶發展在二戰之後曾經出現很長的一個空窗期,Ref. 1463從1960年代末期停產後,到1998年才推出Ref. 5070,直到2010年品牌以新一代計時碼錶Ref. 5170取代,Ref. 5070已經成為百達翡麗旗下最具代表性的計時碼錶型號。而Ref. 5170推出後也不是很順利地直接承接起前代的傳奇地位,中間經過若干次設計調整。不過作為百達翡麗新一代計時碼錶代表型號,Ref. 5170有不少創新之處。
Ref. 5170在問世前就備受關注的,就是解決百達翡麗計時碼錶最受錶迷們垢病的機芯問題。過去百達翡麗推出的計時碼錶多是以採購自外廠的機芯機板為基礎加以改裝,比方說Ref. 5070所搭載的CH 27-70機芯,就是以Nouvelle Lemania廠的2310為基礎。儘管改裝的程度相當大幾乎可以自製機芯看待,不過對錶迷來說還是相當難以忍受的。另一方面Lemania廠併入SWATCH集團後也讓百達翡麗開始感受到機芯供應的壓力,使得自製計時機芯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於是便著手開始研發自廠的計時機芯,並在2009年正式發佈這枚CH 29-535機芯,才終於弭平錶友心中的小缺憾。而CH 29-535機芯採用傳統導柱輪(column wheel)和水平離合器的手動上鍊,以及6項專利技術,在能量傳輸效率、齒輪摩擦損耗、走時精確度和指針運動平穩性等各方面都有明顯提昇,展現品牌工藝力。
ROLEX
Cosmograph Daytona Ref. 116518 LN
*18K黃金與陶瓷 40 mm 4130自動上鍊機芯
我們對於鐘錶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的說法始終都持保留態度,不過如果是勞力士的運動款,那答案就是肯定的,其中作為勞力士旗下運動計時碼錶代表的Daytona,不但新錶在市場上一直都是炙手可熱的熱門錶款,古董錶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格也相當驚人。今年十月底在紐約Phillips富藝斯拍賣會上,一枚Paul Newman配戴過的1960年代Daytona,拍出了 $17,752,500 美元(大約合5億3千萬台幣)的天價,成為使上最昂貴的腕錶,反映出Daytona的傳奇色彩和搶手程度。
Daytona這個名字會讓人們直接聯想到的是勞力士在1960年代擔任官方時計的美國佛羅里達Daytona大賽,設計上也融入了許多賽車的元素,可以說是一款風格相當鮮明的賽車錶。而真正讓Daytona披上傳奇色彩的,則是與影星Paul Newman保羅紐曼有關,據說他在某部電影中曾經配戴過一只以方形小點標示刻度的Daytona腕錶,因此收藏家們就將這個稀有款式暱稱為「保羅紐曼面盤」,身價比同年份其他款式至少提高3至5倍,也拉抬了Daytona全系列的身價。而這款Ref. 116518 LN是2017年推出的最新款式,為2016年雙色「熊貓」面盤的貴金屬版本,採用黑色陶瓷圈,以及2015年推出的Oysterflex 橡膠錶帶。不果,也是當年錶展上最熱門的錶款之一。
ZENITH
DEFY El Primero 21 Chronograph
*鈦合金 44 mm 9004自動上鍊機芯
說到計時碼錶,就不能不提ZENITH的El Primero機芯。El Primero和BREITLING與HEUER的Cal.11機芯,以及SEIKO的Cal.6139同樣都是史上的第一批自動上鍊計時機芯,不過卻在1969年問世時遇上了重挫瑞士傳統製錶業的石英革命,險些讓這枚機芯成為歷史灰燼。1975年,收購ZENITH品牌的美國Zenith Radio公司決定終止生產傳統機械鐘錶並下令銷燬所以機具,不過當時廠內的製錶師Charles Vermot冒著丟工作的風險,將重要的工具和部件秘密保存下來,而且還詳細記錄下生產流程,使得ZENITH在1984年得以順利重開生產線,讓El Primero機芯成為唯一挺過石英風暴的自動計時機芯,並且提供給許多高級錶廠使用,其中勞力士12560 Daytona所搭載的4030機芯就是修改自這枚機芯。使El Primero充滿傳奇色彩。
除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外,El Primero其實是一枚優質穩定的計時機芯,其中最鮮明的特徵是高達36,000 vph的高振頻可以提供更精密的計時,同時具備50小時動力儲存以及雙向上鍊等機能特徵,方便El Primero增加各種功能,擁有媲美新世代機芯的優異擴充性。而DEFY El Primero 21 Chronograph則為這個傳奇下了全新註解,搭載全新9004機芯,具有1/100秒高精度計時功能,並通過COSC認證。企圖再次打造頂尖傳奇。